首页 > 新闻 > 海外资产配置“情陷”伦敦房产
海外资产配置“情陷”伦敦房产
2016-05-04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1日内删除。
摘要:中国企业近年来在海外房产市场的大型收购、投资活动一浪高过一浪,表现不可不谓“凶猛”。伦敦作为全球最自由的市场之一,自然吸引了众多中资机构投资者的眼光。
   随着中国从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中国企业近年来在海外房产市场的大型收购、投资活动一浪高过一浪,表现不可不谓“凶猛”。伦敦作为全球最自由的市场之一,自然吸引了众多中资机构投资者的眼光。从欧债危机仍浓的2013年开始,许多机构就以超前的眼光介入伦敦市场,热潮一直持续至今。而个人投资者在伦敦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他们中的绝大部分获得了丰厚回报。
 
  来自数据提供商Real Capital Analytics的信息显示,今年一季度英国商业房地产成交额109亿英镑,同比锐减43%;一季度伦敦商业房地产交易额50亿英镑,同比下滑47%。
 
  当然,数据并不能说明一切,尤其是解释中国投资者的行为,因为他们往往不按常理出牌——很多时候,这也是取得成功的要素之一。
 
  就在4月27日,国内最大的商业保险集团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联合加拿大资产管理公司Brookfield,以3.46亿英镑成功收购一幢位于伦敦金融城的办公大楼Aldgate Tower。
 
  去年中资机构在伦敦商业地产市场投下了30亿英镑,今年迄今,这个数字恐已超过15亿英镑。
 
  今年2月,保利地产以5.06亿英镑收购舰队街一处楼宇,中国海外发展也出资1.45亿英镑收购一幢大厦。
 
  海航集团更是频频出手令人眼花缭乱,海航国际投资集团4月19日宣布以1.31亿英镑购买位于伦敦金丝雀码头一栋名为“17 Columbus Courtyard”的商业大厦,该大楼现租予一家投资银行,年租金约为640万英镑。这已是海航继去年8月收购路透社总部大楼后,第二次在伦敦置业。
 
  去年中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欧洲总共投资了230亿美元,超过北美的150亿美元,得出该统计结果的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Baker & McKenzie)并购业务主席Michael DiFranco 称,这证明在经济动荡时期中国企业保持信心并继续其在欧洲和北美的投资行动。
 
  看来,2016年注定将是中国企业在海外资产配置创纪录的一年。
 
  中资青睐跟英央行做邻居
 
  这已是中国人寿不到三年里在伦敦收购的第三栋商业楼宇。
 
  Aldgate Tower位于伦敦金融城东侧Aldgate East地铁站,距英格兰银行不到1公里,2014年底才建成,高16层,总面积3万零377平方米。大楼建成于2014年第四季度,共计16层。
 
  该大厦当前出租率94%,入驻企业包括Uber、Aecom、WeWork、Tag、Ince & Co、Maersk等明星公司,初始回报收益率4.9%。
 
  自中国的保险公司被允许运用总资产15%资金投资海外以来,2014年6月,中国人寿首次出海置业,先是联合卡塔尔国家主权基金以7.95亿英镑购得位于金丝雀码头新金融城的10 Upper Bank Street大楼,并持有70%股权。
 
  2015年11月,中国人寿再出手,完成对伦敦金融城核心区域的标志性甲级写字楼99 Bishopsgate的投资,该写字楼资产总值约3.4亿英镑。
 
  在世邦魏理仕欧洲、中东、非洲执行董事兼伦敦中国企业部董事总经理张绍迁看来,大型中资机构在伦敦青睐的商业地产往往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有世界顶级金融、保险、法务等公司在此租用办公。
 
  不过,也有企业投资战略更为务实,不注重租户是否大牌,而是更看重物业本身的租金结构、租金水平、地理位置和房产质量等综合因素,以追求良好收益。
 
  中资机构出手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喜欢扎堆金融城,特别是中国的金融机构,对毗邻英国央行的周边建筑兴趣最浓,早在两年前,它们收购的楼宇已合围英格兰银行,五星红旗在古老的英格兰银行四周飘扬。
 
  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监管放开后海外投资要常态化,会积极稳妥地推进海外投资。但接连三次出手,为何都锁定伦敦?
 
  按照《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中的规定,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不动产可以投资的领域必须是“发达市场主要城市的核心地段,且具有稳定收益的成熟商业不动产和办公不动产”。
 
  伦敦显然具备上述优势,这里的市场透明度公认全球最高,基于全球投资者参与度最高,市场流动性也非常充分,只要眼光准,必然收益丰。
摘自:搜狐财经
海外投资网微信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海外投资俱乐部 扫描二维码或
查找公众号
"海外投资俱乐部"
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