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言一吾i-Talk: 创新深圳,寻找共栖之地
一言一吾i-Talk: 创新深圳,寻找共栖之地
2022-10-26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1日内删除。

深圳2022年10月25日 /美通社/ -- 深圳是一座属于创业者的城市,积极乐观,充满行动力。"来了就是深圳人" -- 不问英雄出处,让年轻人有了做梦的勇气。在这里,机会是均等的,成见是少有的,靠个体的拼搏和热血,总能创造出明亮的未来。在城市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深圳也会适时地停下脚步,反思超快的节奏带给自然和人的"副作用",尤其是建筑领域,本土建筑师们一直在为低碳环保、人性化的设计以及城市历史文脉的修复与重写而努力。

10月22日下午,一言一吾i-Talk邀请到美的楼宇科技研究院院长孟涛、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刘珩、PILLS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2022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总策展人王子耕,来到深圳万象城前檐书店,从可持续、可感知、有智慧三个方面来探讨什么才是创新城市的理想建筑

"TRUE见理想建筑"深圳站活动海报(C)i-Talk
"TRUE见理想建筑"深圳站活动海报(C)i-Talk

 

"TRUE见理想建筑"深圳站活动海报(C)i-Talk
"TRUE见理想建筑"深圳站活动海报(C)i-Talk

同时,孟涛也带着刚出版的新书《数智融合:楼宇智慧化转型之路》,与大家分享楼宇智慧化的初心与愿景。

对谈嘉宾

孟 涛

美的楼宇科技研究院院长

美的楼宇科技事业部CTO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

致力于智慧建筑数字化技术及前沿楼宇科技的探索与研发,先后历任阿里巴巴、华为、爱立信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高级管理岗位,组建并带领团队打造iBUILDING美的楼宇数字化平台,为楼宇及公共设施提供全?命周期的解决?案及数字化平台服务,在不动产数字化、智慧建筑及数字化平台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度思考。

刘 珩

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建筑师,哈佛大学设计博士,英国建筑师协会(RIBA) 特许注册建筑师。多年来刘珩与她的建筑事务所以深港为根据地,在珠三角/大湾区及更广泛地区开展着多元化的建筑创作、城市设计研究和实践活动。曾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 自2020年9月起担任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特聘教授,并主持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设计实验室。刘珩曾受邀担任过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客席教授(2015-2016)、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弗瑞德曼教席实践教授(2019)。

王子耕

PILLS 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2022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总策展人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建筑系副系主任。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中国电影美术学会会员。曾任雪城大学建筑学院客座教授,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讲师。国庆 70 周年群众游行彩车设计组成员。

内容摘要

 01 可持续

关键词:绿色环保/节能减碳/自然建筑

"可持续"是建筑领域热度不减的话题,低碳建筑正在从一种自由选择慢慢转变为一种行业标准。对建筑师而言,关于"可持续"的讨论拥有更多元的维度,即将开幕的2022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也涉及这个议题。

活动现场,本届深双的总策展人王子耕率先展开了对于"可持续"概念的探讨。今年深双的主题城市生息包含着对"可持续"的探索,展现着一种具有东方色彩的自然观。王子耕表示:"城市生息'这一主题试图从双碳和科技这两个角度去思考,希望不仅仅从一个微观的角度去阐释人与自然以及城市的关系,也是从一个更广义的角度去理解‘人如何与万物融洽地栖息在地球上'这样的问题。"今年深双选址在罗湖区的金威啤酒厂,建筑师将对这一旧工业遗址进行改造。在一万多平方米的工厂中,分布了何以共栖、物灵之旅、寰宇对话、未来聚居和共同行动五大板块。通过各种展览、论坛、建筑实践的方式来探讨人与地球、建筑与城市的关系。

作为本届深双青年板块的策展人,刘珩老师的建筑设计植根于深圳本土,多年来做了许多城市更新的项目与研究,对深圳这座城市情感颇深。2015年她也曾担任深双的总策展人,当年对深圳蛇口大成面粉厂的改造因地制宜,把许多社会理想植入对场地的改造中,建立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社区。今年的金威啤酒厂改造,与七年前又有怎样的区别呢?刘珩认为:"60后、70后建筑师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发展高潮,这40年来,深圳建设的用地其实都被消耗掉了。80后、90后这一批建筑师未来将面对的问题,会超越建筑学本身,需要打破壁垒,走出去跟科技界、艺术界、能源行业等新兴产业的人员互动。加之当下地球面临气候危机,极端天气和洪灾旱灾等,建筑师若能够跟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一起协作探讨,最终利用建筑师的形象思维将想法转换为可落地的作品,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刘珩的新作深圳荷水文化基地暨洪湖公园水质净化厂上部景观设计就体现了这样一种"复杂性"。刘珩告诉我们:"洪湖公园的末端是地下的一个污水处理厂,将有效缓解清水河-笋岗片区城市更新发展带来的污水增量问题。但洪湖公园是深圳十大中心公园之一,深受老百姓喜爱。当这里要建设污水处理厂时,反对的声音非常大,人们反感污水的气味,害怕遇到不愉快的体验。"

面对这样的困局,唯有跨领域合作才能找到解决方案,刘珩说:"当时规划局、水务集团、工程院和设计团队都在努力让污水处理厂蜕变为一个美好的户外空间,这牵涉到非常多的技术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建筑师需要通过多方协作,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项目最终呈现为一个风景宜人的公园,美好的生态让人忘了它"污水处理厂"的身份。刘珩说:"对建筑师而言,有时候为了实现建筑的理想,为人们提供一种理想的城市生活,需要付出的努力很大,这未必会被人们看到,但你必须交出自己和大众都满意的答卷。"

美的楼宇科技作为建筑领域的"闯入者",也试图用新的技术方式来改变和优化空间体验,其工作方法也有这样一种复杂性和幕后性。孟涛介绍说:"楼宇科技其实是一种大数据能力,最简单的类比是智能手机,其实所有的智能终端背后,都有一个超强‘大脑'在为你服务,帮你匹配算法。"这套机制与"可持续"密切相关的原因是,它能够通过数据收集和整合,来降低建筑的能耗。孟涛认为,建筑数字化的意义就在这里,美的作为一个做高品质暖通设备的企业,在提供最优空气的同时,还能够利用数字化管理来提升人的体验。

建筑师刘珩(C)i-Talk
建筑师刘珩(C)i-Talk

孟涛在活动现场分享了美的工业园西区办公楼数字化的案例:美的楼宇科技未入场时,这里的一楼是一个传统工厂,二楼是一个很普通的制造业办公环境。数字工程师们通过技术和设计一点一滴的结合,将这里变成了一个智能化的办公楼。在降低能耗和提升人的工作体验方面,都表现优越。

02  可感知

关键词:柔性建筑/情绪价值/人文关怀

怎样的建筑是"可感知"的?我们需要在"可感知"前面加上一个主语"人",也就是空间的使用者。建筑师在设计空间之前,需要去了解使用者,感知他们的需求。深圳拥有林立的摩天大楼,人们每天忙忙碌碌,尤其需要一个舒适人性化的工作环境。

刘珩很早就开始关注深圳人的工作环境,也设计过像深圳万科云留仙洞设计公社这样关爱"打工人群"的办公空间。活动现场,刘珩谈到建筑师的工作中会涉及很多感性的部分,捕捉到一些系统性的需求,但转换的方式却不太科学。如果可以借助智慧楼宇带来的技术,与建筑学做一个充分的合作,将来或许可以大大提高办公空间的舒适度。

在深圳万科云留仙洞设计公社项目中,刘珩充分研究了场地因素。"这是一个地下的办公空间,地上则是公共绿地。地下空间作为办公场所,温度比地面降低了不少",刘珩分享道:"我们还加入了一些空气界面,运用玻璃幕墙引入自然光。关于玻璃幕墙,建筑师对美学的追求就是要高度透明,实际上透明度越低,能耗才越小,如何借助科技来优化材料和设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

刘珩认为,对打工阶层的关爱其实不局限于阶层,而应该把"人"作为一种普世的对象去思考。不论是地下还是地上,舒适度来自很多方面,气候的边界很重要,你也可以因势利导,通过空间的设计把自然的光、自然的风带入,这是最好的一个节能方式。除此之外,设计公共空间,促成人与人的沟通也很重要,偶遇能产生很多故事。另外,通过科技的力量,把数据支撑的东西变成身体的特别直接的感受也很重要。"我觉得公共生活是很有必要的,公共空间则应该是软性的、有温度的。建筑师要在城市这个界面上去做融合,形成一种共同的感知。"刘珩说。

对此,孟涛表示美的楼宇科技多年来也致力于"把建筑变成一个会思考的生命体":第一,建筑需要可感知、会思考。假如有了"云"的能力,"数据"的能力,"算法"的能力,建筑就学会了思考。第二,建筑要有温度。假如它能提供贴心的服务,能想人之所想,就有了温度。这需要我们将艺术与技术结合才能实现。

美的楼宇科技研究院院长孟涛 (C)i-Talk
美的楼宇科技研究院院长孟涛 (C)i-Talk

在本届深双中,也有很多活动通过调研去发掘普通人的需求,关爱普通人的生活。王子耕表示,深双期间会有两个重要的工作坊,一个是项飙与何志森的《看见最初的500米》,探讨如何找回"消失的附近",找回人与人之间最简单的温情连接。另一个是汪民安的《Office 2022:后疫情时代的办公元素》,由王子耕策划,试图挖掘办公室的历史演进,探讨个人工位的分布;文件的收集;电器、屏幕和互联网如何让个人的工作空间无限地延展;办公室的休闲空间如何被设计等等,还有中国人比较关注的"风水"问题,也会讨论到。

"其实建筑学一直在发生变化,这个时代的要素是什么?是柯布西耶吗?我觉得已经不是了。管道、智能化、无线传输技术,这些都是人的意志的延伸,建筑也受到影响——可穿戴建筑、柔性建筑就是这样根据人的需求不断变化和达到人的能力所能企及的范围。"王子耕感叹:"你能想象没有手机的生活吗?手机是身体的延伸,智慧化楼宇也是一样。正如某个企业的Slogan叫"科技向善",科技一定要把握‘向着善良和良好的人类环境和社会'这个方向去发展,这很重要。"

03 有智慧

关键词:大数据/楼宇科技/智慧化运营

科技之所以能够成为行业进步的助推器,是因为有人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反复试错、总结、反省的过程中,将技术推向更好的发展方向。正如孟涛将自己多年来在智慧楼宇领域实践的经验编写成书,初衷也是想推动整个"楼宇智慧化"行业的发展。

《数智融合:楼宇智慧化转型之路》是一本认识智慧楼宇的入门读物,集结了大量智慧建筑的实践案例。孟涛认为,智慧建筑是艺术跟技术的结合,是一个交叉学科,所以称之为"数智融合"。他与团队最初的愿景之一,是想要打破传统建筑学与信息科技的沟通壁垒,探讨如何一同去推动行业的发展。智慧楼宇就像手机中的iOS或安卓系统,起到的是一个软件体系的作用。建筑空间如同智能手机一样,需要一个服务于人的软件体系,让空间的运维满足空间中人的需求。

孟涛表示:"这本书的发端,并不是要解决什么,也不是要描述什么,重要的是把楼宇科技创新者们的思维逻辑呈现给大家。这是一本‘在路上'的书,其实也是抛砖引玉,将自己的实践和想法抛出来,与行业里更多的建筑师前辈产生共鸣,然后再跟一些新的从业者做一些科普。‘楼宇智慧化'这个名词看起来很‘大',但它目前尚处于早期阶段,美的楼宇科技是其中的先行者,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科技与空间的完美结合。也希望计算机系和建筑系的人看了之后,都能有所触动,有所启发。"

谈及究竟什么才是"有智慧"的建筑,刘珩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假如人的能力是无限的,我们还能够回到原点吗?"科技在往前发展的同时,也需要适当地去思考人与科技是否需要有一些边界和触点。在设计建筑和运用科技产品时,也需要去创造一种链接的实感。

王子耕说:"我一方面赞同科技的能力,但我还是觉得可以有一种选择给到不适应科技的一类人群,为他们提供一种同样舒适有尊严的生活,这也是作为普世的人所拥有的,最基本的一种权利。"

孟涛也表示:"科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把一群人给‘物化'了,这也是当下社会发展面对的一部分现实。但人类之所以是人类,我们还需要有另外一些判断。我们需要看历史、看人文,需要更深度的思考,也要有一个批判的声音告诉我们适可而止。谈到科技向善,我们向善的程度在哪里?边界在哪里?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去寻找答案。"

"TRUE见理想建筑"深圳站嘉宾合影 (C)i-Talk
"TRUE见理想建筑"深圳站嘉宾合影 (C)i-Talk

TRUE见理想建筑” 下一站:上海

"理想建筑"在不同的城市,会TRUE见不同的未来。继杭州、成都、深圳之后,“TRUE见理想建筑”系列活动将迎来一次行业思维碰撞的绝佳契机。

11月25-26日,以"数智楼宇·TRUE手可及"为主题的2022楼宇科技TRUE大会将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来袭

1500余位参会嘉宾,70余位大咖分享,2场主论坛+8场分论坛,3大展区+40生态合作伙伴开放展位,国内主会场+海外分会场+线上元宇宙会场同时并启,通过线下会议+展览+互动+线上全球直播的形式,打造一场全球瞩目的楼宇科技行业生态盛会。

届时,中国楼宇科技的生态伙伴将聚齐一堂,共同探索数字化时代"理想建筑"的新趋势、新标准、新生态、新进化,见证数智楼宇从"概念发布"到"落地成真"。更多精彩可关注【美的楼宇科技】公众号,敬请期待

媒体联系:

一言一吾i-Talk
+86 13761436314


美通社
海外投资网微信
Tags: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海外投资俱乐部 扫描二维码或
查找公众号
"海外投资俱乐部"
加微信